五阳煤矿将降本增效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,从生产革新、设备复用、细节挖潜等维度发力,以“锱铢必较”的态度精打细算,用“创新创效”的智慧提质增效,奏响了矿山集约发展与价值提升的双重奏。
自主创新,生产效能“节节高”
在井下管路制作领域,风、水、瓦斯等管路弯头因现场环境复杂,需根据需求定制不同角度,传统制作方式不仅周期长、耗费人力,更难保证焊接精度。五阳煤矿制作配送中心瞄准这一痛点,自主设计的“万能角度焊接平台”应运而生,为管路加工装上了“智能加速器”。
“过去做一个异形弯头,光测量角度就得反复核对,焊接时稍不留神就会偏差,现在有了这个平台,效率至少提高了三成!”五阳煤矿机分厂配送中心主任霍江波介绍道。该平台由固定平台与活动平台构成,集成夹紧、距离调节、角度调节三大机构:固定平台提供稳定支撑,螺旋卡爪式夹紧机构可牢牢固定不同尺寸管件;距离调节机构通过丝杠移动挡板,精准匹配管件长度;活动平台配合角度调节机构,经螺旋传动实现旋转角度的精准控制,确保焊接对位零误差。
从“凭经验估测”到“按数据定位”,万能角度焊接平台以“一平台适配多规格”的优势,实现了管路弯头制作的“快捷、准确、低误差”,目前已在全矿管类弯头制作中全面推广,成为降本增效的“利器”。
设备“焕新”,节支降耗“显担当”
“旧设备不是‘废铁’,修修补补照样能发光发热。”这是五阳煤矿供电队检修工们常挂在嘴边的话。7月3日,一台服役6年的低压开关从井下“退役”上井,外壳锈蚀、螺丝粘连、内部机构松动、瓷瓶破裂,看似已无复用价值。但供电队的检修工们却视若珍宝,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“全方位检修方案”。
检修现场,松动剂化解螺丝粘连,稀料擦拭外壳污渍,手指长的细砂纸打磨锈迹,砂轮修复部件边角,电表精准检测WTQ-60S型保护器、显示器等核心组件……检修工拿出“十八般兵器”,逐一排查、细细打磨。“小到一个弹簧的弹性校准,大到保护器的参数调试,都不能马虎。”检修副队长魏巍说,“检修后刷上漆,外观和新设备没两样,性能更是达标,直接省下7000多元采购费,几天内就能重新下井服役。”
从“换新”到“修旧”,供电队赋予旧设备新生命,正是五阳煤矿践行“能复用绝不丢弃”理念的生动写照。
细处挖潜,点滴节约“汇成河”
在五阳煤矿后勤中心生产服务办,管道维修组的师傅们把精益思想指导下的“算账”文化融入了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。作为全矿供暖、供水管网的“守护者”,他们深知“管道里流的不仅是水和热,更是效益”。
夏季供暖管网检修期间,维修组在排查污水处理站供暖问题时发现,暖气管道因堵塞导致供暖温度不达标。若全部更换,需投入30余组,费用不菲。“能修就不换!”班组负责人当即决定,将所有暖气包拆卸回厂“逐个救治”,最终300余个暖气片恢复功能,30多个大小阀门经检修后重新上岗,一分未花解决了供暖难题。
供水管网维护中,针对地沟管路因腐蚀出现沙眼漏水的问题,维修组没有简单更换新管,而是变废为宝:利用废旧管路切割制作适配不同沙眼大小的“封堵卡”,加装软胶垫后精准封堵漏点。经打压检测,30个自制封堵卡全部合格,不仅消除了跑冒滴漏,更比购置新配件节省资金千余元。
未来,该矿将持续以“创新无止境、挖潜无禁区”的姿态,在技术革新中求突破,在精细管理中创价值,让每一份投入都产生最大效益。
(文 李晓慧 管睿敏)
责任编辑:郝佳丽